名著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师生共读《月亮与六便士》
——第102期“悦读沙龙”活动纪实

2019年3月15日晚,第102期“悦读沙龙”活动在图书馆五楼多功能厅举行。

本期活动由图书馆王琛老师担任主讲和点评嘉宾,山东社会主义学院总务处燕飞处长、图书信息中心闫祯主任应邀出席,我校图书馆馆长于明梓、副馆长巩恩贵、“悦读沙龙”指导老师陈京伟博士、图管会和“悦读沙龙”读书会成员及部分读书爱好者共60余人参加,图管会刘旭冉同学担任主持人。

王琛老师热爱读书,涉猎广泛,阅读功力深厚,对《月亮与六便士》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她介绍说,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是英国小说家和戏剧家,《月亮与六便士》在1919年发表时,正值作者中年时期,在其文学创作道路中已收获颇丰。小说描述了一个原本享受平凡幸福生活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弃绝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在王琛老师看来,虽然有人说《月亮与六便士》是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但实际上高更本人比思特里克兰德要世俗很多。他既没有为了画画而抛妻弃子,更是经常参加艺术圈子的活动。作者将高更的部分事迹进行了极端化的表达,实际是将对理想的追求推到了一个极致的境界。此外王琛老师还谈到,毛姆本人显然也很入世。在他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中,主人公菲利普一直不停地折腾,去追寻所谓人生的意义。而最终他发现其实“人生没有意义”,娶妻生子,有一份稳定踏实的工作,也可以获得内心的满足。《月亮与六便士》的“月亮”便是思特里克兰德摆脱掉世人所拥有的枷锁去追寻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代名词,而“六便士”是世人眼中所拥有和追寻的世俗幸福。当他抛却一切的时候,我们很难用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和价值观来评价他,“虽让人厌恶,但又令人敬佩,他确实能比我们看到更美的星空。”

在王琛老师的引导下,到场的嘉宾和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分享与讨论。

王雯迪同学引述了小说中的一句话——“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查尔斯却在追逐他的厄运”。是的,主人公的眼里只有自己,他偏执地走向与世界相反的路,而他的缘由是“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在挣扎”。王琛老师对王雯迪同学表示赞赏,随后她又做了更深一层的解析:主人公虽有着画家高更的影子,但又比高更脱俗。他所追求的理想是完全纯粹的,毫无功利心,更没有以获得世人认可和赞誉的“终极成功”为目标。主人公最后的日子在塔希提岛度过,他临死前在屋子里画满了壁画,却坚持把自己的尸体和所画壁画一起烧掉,没有半点流于后世评说的意思。这是一种极端的自我满足,与世界无关、与他人无关,追求的过程远远比结果重要。这与我们日常所谈的“理想”还是有差别的。

同学们在随后的讨论中纷纷表达各自对此书或者作者毛姆的理解。有的同学从理想角度入手,提出“天命”一词,还引述众多名人言论加以阐述;有的同学从自身的理解谈到了作品中人物的复杂性和感悟;还有的同学引述了书中的一些原话,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来概括自己的观点,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甚至是人生的一些看法。图管会成员赵伟和徐秋怡则与大家专题解析小说中人物“爱塔”和“施特勒夫”。

特邀嘉宾燕飞处长也与同学们展开了积极讨论。他说,从东西方文化的角度加以剖析,主人公是有独立人格的,而东方人大都是依附性人格。书中的主人公也像当时的毛姆,在“一战”的炮火中,自己的理想与现实发生无尽的冲突。他建议大家,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读书,尤其要在守住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的基础上,在评判和鉴赏中吸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于明梓馆长则对各位发言同学的表达能力和思想深度表示十分赞赏。她认为同学们见解独到,没有人云亦云,对小说及其人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十分难得,这与“悦读沙龙”倡导的读书、思考、表达的宗旨高度吻合。

读书给人美的体验,交流使人更加豁达。通过本次读书交流活动,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的理解,还让大家的思想有了碰撞,阅读和欣赏水平在师生的交流和沟通中得到了提高。“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每一位参与者领悟到的深意并不一样,但却有可能使大家由此获得更加丰富的精神收获。

“悦读沙龙”活动是由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图书馆、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共同主办的一个大型主题活动,是校、院全民阅读行动计划的重要阵地。迄今,“悦读沙龙”已经走过了四年,组织了102期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全校师生的高度关注和认可。2016年9月,“悦读沙龙”成功入选齐鲁工业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化建设培育项目,同期纳入学校德智双学分制文化培育项目。2018年11月,“悦读沙龙”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在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图书馆报主办的“2018年全民阅读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得“2018年全民阅读优秀案例”称号。

(撰稿:付来旭,化工18-7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