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指南(第15期) |既被撤稿又被定为学术不端!到底是谁在逼我们“一稿多投”?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乘风破浪

每一位有过比较充足投稿经验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都对当前的期刊投稿模式怨声载道,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期刊冗长和毫无反馈的投稿周期。

一方面是频繁出现的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造成的学术不端,给期刊社和作者单位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是漫长的投稿周期,快节奏高强度的科研论文考核压力之下,学术论文投稿处于绝对劣势的地位,那么可以深入的分析一下,到底是谁在逼我们一稿多投。

01 现阶段的投稿主要是哪些渠道?

(1)官方网站的论文投稿系统-占据较大比重

进入方式:各期刊的官方网站的投稿系统。

优点:可以看到投稿论文所处于的各个状态,可以接收到论文评审反馈,便于与编辑互动沟通。

缺点:资料填写复杂,反馈不及时,存在僵尸系统。 

图1:某期刊的投稿系统审稿流程

(2)邮箱投稿

纸质期刊征文启事,学术会议征文启事,一般都会有投稿邮箱。

进入方式:通过期刊的正确投稿邮箱投稿

优点:投稿便捷方便,省时省力,快捷高效

缺点:不利于作者了解论文的评审情况,反馈不及时,审阅周期长,无法查询稿件的审稿状况。

图2:某学术会议的期刊支持

 (3)会议推荐录稿

一些学术会议收录的会议论文会优先向合作期刊推荐优质的会议论文,期刊编辑在会议论文集中会筛选出感兴趣的论文。

特点;周期缩短,部分获奖论文可以直接进入评审环节,可以得到期刊编辑的评审意见,建立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渠道。

 (4)特定作者的约稿

面向学科领域的知名合作学者。

特点:录稿率高,审稿周期短,长期的合作关系,比如期刊编委的推荐,编辑的邀约。

02 为什么会产生一稿多投这种现象?

我们现来分辨一下一稿多投和一稿多发的区别,一稿多投顾名思义是一篇论文投稿给多个期刊,一稿多发则是同一篇论文在不同的期刊不同的时间发表出版。原则上这两者的行为都属于学术不端,但是后者的后果更为恶劣。

打个比方,一稿多投 好比同时和好几个对象谈恋爱,最后哪个结婚算哪个。一稿多发 相当于同时和几个人结婚,结婚对象相互还不知道,这是要受到法律惩处的。一稿多发被发现了大多是被期刊拉入黑名单,一稿多投了则是会被期刊撤稿,通报作者所在单位,作者单位还会给以处罚。

 图3:一起一稿多发的处理事件

再来解剖麻雀,为什么会促使作者去一稿多投?

从作者的心理来分析,现在投稿录用概率太低了,需要多投甚至是海投来增大自己论文获得评审和录用的概率,正所谓“广撒网”,一次性投递五六家,总会有一两家期刊会得到反馈。在论文录稿的急迫心理之下,促使作者会走上这条路。

在期刊的心理,期刊的审稿周期漫长是怨声载道了。一般期刊的征稿启事会注明,多少天内没有收到录稿信息可以另寻他投,有30天的,有两月内,也有三个月内。

为了搞清楚这个投稿等待周期到底是多少,笔者特意去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有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这也就是说法律规定的投稿等待周期是30日内,30日没有收到相关反馈可以另寻他投,但是在实际的投稿实践中却不是如此,两个月,三个月的投稿周期的期刊比比皆是。那么矛盾就来了,按三个月一个审稿周期来算,一年有几个三个月,投一次等上三个月一年只能投四次,对于作者来说这个时间消耗是巨大的,这也直接促使了作者们走上了一稿多投的路。

03 给你拒稿的期刊都是好期刊 

经常和一些投稿作者交谈,哪些期刊的审稿流程很快,哪些期刊会有反馈结果。很多作者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只要是短时间内投稿期刊能给一个初审的结果,作者都会觉得这个期刊是个好期刊,好感顿生,哪怕是拒稿信息。因为作者都会认为至少期刊编辑看了论文拒稿了,作者就可以另寻他投,没耽搁时间也就是节约了论文发表出来的时间。

而往往一稿多发的产生则是因为长期得不到期刊的任何反馈,比如一位作者给一个期刊投稿,投稿周期是3个月内,结果等了两月了没有收到任何反馈信息,哪怕是拒稿函都没有,作者自知“凶多吉少”开始另寻他投,他投后被录稿或者刊发,可是突然某天有收到了第一次投稿期刊录稿函或者直接寄送来了样刊,作者也是一脸懵逼,这就是被一稿多发。

作者去联系期刊申请撤稿,期刊则认为是你自己一稿多发了责任在于你。这里面其实又存在几个影响因素一个是同时被几家期刊录稿,这时候作者需要补救的是跟期刊取得谅解,联系期刊撤稿,只能选择一家期刊刊发。

结合作者多年的投稿经验和多位资深期刊编辑的交流还是有一些心得体会,为什么很多作者会进行一稿多投,这里面期刊社的关系也很大。

一方面是期刊社不审稿或者拖沓审稿,部分期刊出现的僵尸邮箱,僵尸投稿系统已经是饱受诟病。在CSSCI期刊不断缩减版面的大背景下,总多期刊都是以约稿和会议录稿为主,采用自然投稿录稿的微乎其微,导致编辑不愿意花时间来阅读自然投稿的论文。

邮箱投稿或者系统投稿都没有人看的情况下,自然也不会得到任何反馈。

笔者也问过很多编辑,邮箱投稿和系统投稿到底看不看,这也是因期刊而异,有的编辑说会快速地看,有的说没时间也不会看。笔者通过邮箱给期刊投稿,往往发现一个月过去了连论文附件都没有下载,这也侧面证明了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问其为什么不看或者看了不录稿也不愿意给作者一个反馈信息,大多表示实在是没这个时间,每天收到的投稿论文少则几十篇多则上百篇,没有这个时间与精力去一一回复。    

现在作者们也都很精明,如果是需要了这样的僵尸投稿系统,邮箱,或者态度恶劣的编辑,都会选择去一些社交网络平台去曝光,避免后面的作者踩坑。最近些年也产生了很多专门搜集期刊投稿信息的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并且很受作者的欢迎,一度被投稿作者视为了投稿福音。

 图4:某位作者在社交平台对一家期刊的评价

04 到底是谁在逼得作者一稿多投 

现在一稿多投几乎搞成了潜规则,期刊恐怕要承担大部分责任。现在期刊是完全是卖方市场,导致了作者投稿了没回应还不能去问,问了说不定给你立马拒稿,完全一副你要求着我的姿态。

笔者认为对于有明显录稿意向的文章,编辑完全可以给作者回复个邮件或者回个电话,提醒作者文章会进入审稿流程不要再多投,这也就几分钟的事,减少作者长时间等待之后又去盲目的多投。实在是看不上的论文在系统上点击一个拒稿或者回复拒稿两字其实也不需要多久时间,也是对作者的一种尊重。

香樟经济学术圈在2020年5月发过一篇呼吁信,呼吁期刊加快审稿流程,不愿意审稿可以第一时间拒稿等,作者觉得还是针砭时弊,给予投稿作者一定程度的双向的尊重。

 

图5:香樟经济学术圈微信公众号截图

总之,投稿之路不易,对于自然投稿的作者大多都是素衣学者和清寒学子,既无背景也无身份,只能完全靠论文质量取胜,这条通道如果也不顺畅,想必很多人会对学术产生动摇和怀疑。

编辑推荐:图书馆学科服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