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指南(第132期) |青年教师如何快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以下文章来源于学界 ,作者俞立平

学界.

学界平台为广大学人提供综合学术服务

今天收到同事的邀请,让我近日参加一个会,给年轻老师及博士提提研究方向的建议,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研究方向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我认为一个好的研究方向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研究方向不能太广泛,那就成了研究领域了。

第二,研究方向也不能太窄,太窄的研究方向做一篇博士论文差不多就结束了,至多支撑3-4年时间。

第三,研究方向范围应该大小适度,最好能做5-10年,好的研究方向将来能够发展成一个研究领域,做一辈子。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方向呢?对于在读博士而言,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博士生的能力达不到,所以要靠和导师一起协商和探索,但是对于年轻老师,我认为还是有章可循的,这里假设年轻老师均已获得博士学位,本文暂且讨论人文社科领域。以下是具体做法:

通过文献检索,尝试寻找一个选题。寻找选题时看文献一定要快,一天不低于100篇文献,如果是中文文献,一天别低于200篇,别指望记住,根本记不住,但是这样猛看几天,冥冥中一定有一些关键词让你产生印象,并且可以在别人的基础上尝试向前走一步。然后搜集资料并抓紧处理数据,一定用最快的速度将论文写出来投稿。略微粗糙一点没有关系,但要尽量保证学术规范。切记一个字——快!

换一个研究方向,再快速看几百篇文献,当然自己要熟悉其中的40~50%,同样搜集资料并抓紧处理数据,并且一定用最快的速度将论文写出来投稿。

再换一个研究方向,再看几百篇文献,这时别指望该领域你懂太多,也许只懂30-40%,做同样的事情,快速写论文并投稿。博士不是说只从事导师和你学习过的方向,博士是培养一种学习能力,让你尝试新的方向。

看以上3篇论文的投稿结果,哪篇论文录用快,录用的杂志好,然后就在该领域做全面系统的研究,干个5年,每年发表1-2篇论文,那么该领域你就是顶级专家了。

以上3篇论文,建议累计时间在1年内完成。存在的缺点是,由于追求速度,难以精雕细琢,论文整体质量会适当受到影响,尽量将这种影响降低到最小。因为速度与质量是一对矛盾,必须均衡好两者的关系。对年轻人而言,与其在研究方向不明时精雕细琢,还不如拓展范围寻找方向,前者是战术,后者是战略,哪个更重要一目了然。

如果其他2篇论文也有结果,那更好,你可以兼顾两个方向甚至更多方向的研究。

下面谈谈为什么要这么做:

第一,有些选题你认为很好,但要么超越时代,要么选题不合适,期刊审稿专家不敏感,不欣赏而你用非常认真严谨的态度长期进行研究,盯住不放,比如3-4年时间,精神可嘉,结果很糟糕,牺牲太大。在目前的体制下,是比较吃亏的,领导包括你自己也不能容忍3-4年一篇论文发不出来。当然如果你不在乎,我给你点赞!做研究不应该功利,死盯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干啥都会成功,但可能会耗费很多年时间。

第二,如果论文被录用,期刊还可以,说明你的选题得到了专家的肯定,那么就围绕这个方向,继续扩大战果。认真做,仔细做,将所有的细节和环节做透,你的研究就成体系了。

第三,如果你做两个研究方向,无论是否相关,我认为是挺好的。如果是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更好,比较容易出成果。

第四,3-5年后,不断思考自己的研究,适当进行拓展,你就进入良性循环了。

我在科研早期,啥都做:数字鸿沟、职业教育、网站评价、电子商务、旅游经济、会计信息化、信息经济、环境效率、多元统计、技术经济、科技金融、海洋经济……到现在,慢慢聚焦到科技评价与创新经济两个方向,但我发现这两个方向不够,最近正在考虑多搞几个方向。

最后,可能的话,建议多组织一些帮年轻老师建议研究方向的讨论。现在的主流模式是老教授带,不能说错,但更多的老教授带,外加自己努力,干成四不像,这就像了,哈哈!其他不谈,现在的主流论文,用10年后的标准看,大多数水平都一般,所以一定要独辟蹊径!

编辑推荐:学科服务部